您当前位置: 唯学网 » 管理研修 » 管理研修教育新闻 »

博士求职被查三代 因第一学历遭歧视 缘由为何?

博士求职被查三代 因第一学历遭歧视 缘由为何?

唯学网 • 教育培训

2012-12-10 10:23

博士

就业

歧视

第一学历

唯学网 • 中国教育电子商务平台

加入收藏

眼下逐步进入应届毕业生求职高峰期。记者在近期的人才市场招聘会上发现,一些名牌高校的硕士、博士求职却屡遭被查本科“出身”的尴尬。即使硕士、博士都出自“名门”,如果本科不幸“沦落”到二本或非名牌院校,用人单位只需一则招聘简章,就能轻松让你出局。

现象:博士求职被“查三代”

作为一名女博士,曾令(化名)在华中科技大学从硕士一路念到博士,在男多女少的工科专业,她的科研能力相当出色。但是,光鲜的博士帽并没有给她的求职增添多少砝码。近日,她在应聘武汉一所二本高校时,顺利通过了院方的笔试、面试,并得到院领导的口头承诺,但办理入职手续时,却在该高校人事处卡了壳。“就因为我本科念的是一所不太起眼的学校。”曾令表示,她本科时就读长沙铁道学院,该院虽后来与中南工业大学、湖南医科大学一同合并组成现在的中南大学,属于国家“985”部省共建的高水平院校,但她2001年本科毕业时,长沙铁道学院还没有被合并。“我知道自己的过去不够辉煌,所以现在越来越努力。没想到影响未来的,恰恰是过去的历史。”对于求职时学历被查三代,曾令只能苦笑。她告诉记者,除了上述的那所高校在最后关头“明示”她因为本科就读院校一般而败北以外,一些“211”院校并不会直接告诉她为什么不行,但就是不行。“招聘简章里不会明文规定,但第一道被筛下来的,通常都是本科学历一般的。”曾令说,她身边很多同学都因为本科“出身”栽跟头,大家经历的多了,还总结出一句顺口溜:“三个985,求职不受苦”。

说法:学历歧视须避免

“本科出身论”的盛行,让高考复读学校有了更多的招生机会。武汉一所高考复读校最近窃喜,该校目前已有400多名考生报名,较去年同期人数超出了20%,而且其中40%的报名者高考成绩都能上二本。报名者中,理科最高分达645分,文科最高分614分。这些考生复读的目标很简单,冲击北大清华等名校以及其他重点高校。据悉,该校今年有20多名复读生考上北大清华。
教育学者熊丙奇对此感叹:我国考生和家长现在都关注优质的“一本资源”(全国范围内平均录取率仅为8.5%),使得高考焦虑比扩招前的1998年还要严重。“当时,考上专科,就已经算得上升学成功,而现在,没考上一本,在一些地方被认为是没考上大学,高职高专被不少考生放弃。”熊丙奇说,如果所有考生关注的都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,不管教育怎么发展,升学的焦虑将不可能消除。

熊丙奇认为,博士“查三代”实际上是严重的学历歧视问题。他分析,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现在用人单位的人才评价体系不科学,“以学历论英雄”。“现在甚至有单位会查高中是否来自名校。”熊丙奇认为,这种有违就业公平的人才评价体系,还将导致“名校情结”愈演愈烈,加重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倾向,导致成才模式更加单一。“要解决这样的评价体系,首先需打破现在的学历体系,清理教育体系内部之间的歧视。其次要严格推进教育部的《就业促进法》。虽然我国现有的《就业促进法》要求保障就业公平,但实际上目前一些大型单位的学历歧视问题非常严重,却根本无人去查,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。”熊丙奇说。

矛盾:高校企业各有说法

在接受采访的诸多博士生看来,高校和国企是最注重新进硕士、博士人员“出身”的两类去处。既然求职者已经取得了硕士甚至博士的头衔,这些用人单位为何仍对其本科院校“关怀备至”呢?同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、博士,本科时就读于普通高校的,与本科出身重点大学的,区别究竟在哪呢?

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康俊明坦言,该学院近年来在招博士生时,第一学历确实是学院选人时比较重要的标准,当然并不绝对。作为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,他透露,不少大型国企、研究所在招聘时,也会很注重毕业生的本科“出身”,“比如像国家电网这类热门单位,应聘的人太多,第一道门槛就比较高。”

康俊明分析,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,不少企业较去年都缩减了招聘计划,在职位有限报名者又众多的情况下,也更倾向于优中选优。他表示,以他们院的情况来看,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研究生生源,本科是非重点院校,用人单位此举,能够花最少的精力,在第一关就淘汰一部分人,“这样做倒未必就是否认这些毕业生的能力。”

康俊明本人对这种选拔标准并不认同。“名校硕士、博士学历,基本能够说明这些学生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”。她认为追问第一学历的标准并不科学。

一些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则持有不同观点。武汉某国企招聘负责人认为,从本科毕业开始,就业难就导致学生出现分流:找工作、出国深造、国内读研。该负责人认为,这种分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目前研究生含金量降低。虽然他表示第一学历不好的人并非就“差人一等”,但在同等条件下,企业必然会优先考虑本科学历更好的。“不同成熟度的企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,私企、中小企业可能不会考虑那么多,但已具规模的大型企业却有另外的考量因素”。

一家知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曹女士表示,今年该企业招聘了一定比例的研究生,虽然也会考虑毕业生第一学历,但同时更看重毕业生的能力。“本科出自名校当然就更好。”她认为人往高处走,如果招来的研究生“出身”太好,人才“留不留得住”是个问题。“因此,我们在招聘时会综合多方面的因素,以人才是否能稳定、有效地为企业服务为准则。”曹女士说。

市场:博士饱和僧多粥少

教育部、国家发改委今年5月联合下发的《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》显示,今年我国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达58.4416万人,其中博士生67216人,硕士生51.72万人。与9年前的2003年相比,招生规模增长了1.17倍,其中博士生、硕士生的招生规模分别增长了37.9%和1.35倍。

有调查显示,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带5.77名博士研究生,远远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至3名学生的比例。据统计,教育部及其他部属81所高校,2011年新增的博士点数量超过1019个,其中增加最多的大学新增博士点数量达60个。从国际上来看,我国的博士学位授予数目前仅次于美国,在数量上已成为世界上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。“今年,本土企业的招聘计划缩减幅度较大,招研究生的本来就不多,其中高校还占了大头。”湖北人力资源中心招聘部负责人刘建全表示,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只有那么多,而硕士、博士人才却逐年增多,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就业局面。
应届博士毕业生小杨告诉记者,现在博士多了,不光是国内高校毕业的,还有很多海归博士也加入到国内的求职大军中,竞争激烈,“用人单位选择多,又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做筛选,在本科学历上设一道硬杠杠,就能拦住一批人。”

0% (0)
0% (10)
已有条评论